科创教育不妨从“家”开始,上海科技馆推出“科奇空间
发布时间:
2024-08-30
“关于我的科创角设计方案,我希望能得到倪馆长的点评。”“作为家长,我渴望为孩子打造一个更优质的探究空间,却不知从何入手,期待专家们的宝贵建议。”……
昨天,上海科技馆“科奇空间——家庭科创角”主题培训火热来袭,来自教育界、科技界的多位专家与300名观众代表汇聚一堂,研究分享家庭科创角的创建,参与观众表达了他们对培训的期待。
“科奇空间——家庭科创角”是上海科技馆发起的一项鼓励青少年儿童居家开展科学探究的线上、线下教育项目。项目鼓励青少年儿童充分使用家庭、社会和科技馆的科学教育资源,设计、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科创角,并积极参与科学探究,从而实现科学教育从“知识输入”向“科创输出”转型,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创造力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为期两天的培训中,专题讲座、科学秀、案例分享等活动形式多样、亮点纷呈。当天上午,上海科技馆科学表演团队以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实验秀《结构的力量》拉开了培训序幕。这场表演展现了卡纸在结构变化下所展现出的惊人力量,揭示了生活中常见物体背后隐藏的精妙结构设计,启发观众对日常事物新视角的观察与思考。科技馆展教中心科学老师王星琦讲述了“什么是科创”“车库文化又是什么”,进而详细阐述了“科奇空间——家庭科创角”项目的深远意义与实施蓝图。
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科技教育部主任周建中在“生活科普,有心就不难”主题讲座中,从“何为生活科普”“为何生活科普”“如何生活科普”三方面,引导青少年观生活中的现象、用生活中的材料、探生活中的科学,大胆进行力所能及、随处可行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让科学实践无形于生活的点点滴滴,移动在自然的角角落落。
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亲自上阵,带来了主题为“万物皆可研究”的讲座。他强调,科学教育不是高科技教育,科学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们学会发现现象、产生问题、形成志趣。万物皆可研究,生活处处皆学问。他鼓励家长们积极参与孩子的科学教育过程,将家庭转变为科技创新的重点实验室,共同探索科学的奥秘。
明天的培训还将邀请多位教育界专家。杨浦区平凉路第三小学校长郑小燕和科学教师李毅萍将围绕“梦想,从家庭科创启航”这一主题,与观众共同探讨家庭科创角的创设方法。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建筑系副教授魏秦将从空间设计的角度,分享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巧妙布置、打造个性化的科创空间。科技馆展教中心科学老师徐瑞芳、郭奕辰将带来“从兴趣到实践——打造个性化的家庭科创角”的分享,以科技馆科创项目为例,为观众提供丰富的设计灵感与实践指导。
8月,“科奇空间——家庭科创角”项目计划推出第二次主题活动,同时征集优秀方案,9-12月期间将进行家庭科创角的搭建与拍摄,并开展线下展览与颁奖活动。
未来,上海科技馆将进一步发掘整合丰富的科教资源,与家庭、学校等共同发力,更好地帮助广大青少年培养科学兴趣、提升科学素养、挖掘科研潜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创客空间,以科创教育推进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