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量采购“夺走”医药板块近4000亿市值!上市药企靠什么保利润?
发布时间:
2024-08-14
医药股继“疫苗”事件之后,再次遭遇“黑天鹅”!
12月6日,国家启动“4+7”带量采购,带来相关药价最高降幅96%,平均降幅52%,12月6日、7日连续两日医药股集体闪崩,A股医药板块市值蒸发约2400亿元,港股医疗板块市值蒸约1500亿人民币。此次“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事件,让AH两市医疗医药板块市值蒸发近4000亿元。
从一致性评价体系到带量采购竞价,医药企业在一夜间感受到的盛夏到冬至的寒冷。上市公司药企如何保利润?带量采购能否修成正果——让老百姓获得低价高质的药品?
1、超级黑天鹅夺走近4000亿市值
12月6日是“4+7城市带量采购”谈判日。当日上午,网上流传出一些谈判结果,称整体比卖方预期的降价30%-40%更差,一些药品传言降价60%-70%中标,还有部分品种降价达90%。另有消息称,数个品种均在最后议价环节因采购方报价过低而流标。
受此影响,6日下午AH两市医药股突然集体跳水,A股多只医药股直接跌停,港股多只医药股跌超10%。医药指数大跌3.63%,医药B跌停。
12月7日,“4+7带量采购预中选结果出炉,最大降价幅度超90%”的消息持续发酵,医药股继续下挫。医药指数再次大跌3.29%,医药B再度跌停。
A股方面,乐普医疗、普利制药、华东医药等8只医药个股跌停,近40只个股跌超5%,其中乐普医疗连续两日跌停。
港股方面,中国生物制药两日跌幅超20%,石药集团、丽珠医药、复星医药等个股两日跌超10%。
连续两日,A股医药板块市值蒸发约2400亿元,港股医疗板块市值蒸约1500亿人民币。也就是说,此次“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事件,让AH两市医疗医药板块市值蒸发近4000亿元。
2、何为“4+7”带量采购
据人民日报报道,带量采购是在集中采购的基础上提出的,指的是在药品集中采购过程中开展招投标或谈判议价时,要明确采购数量,让企业针对具体的药品数量报价。这种明确采购量的采购方法被称为带量采购,也是我国多年来药品采购一直争取达到的目标。
简单地说,带量采购可以理解为大型“团购”,明确采购量,低价者中标,带量采购可以通过企业间的市场化竞价,起到以量换价的作用,降低采购药品的价格。
“4+7”指的是此次带量采购试点城市。
所谓药品“4+7”带量采购,即首先在11个城市做试点,将医保药品目录制定、医保支付价的确定和药品采购价的谈判三者合一,以国家为单位进行药品的集中采购。试点的行政区划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以及广州、深圳、沈阳、大连、西安、成都、厦门7个城市。
本次“4+7带量采购”以结果执行日起12个月为一个采购周期。若在采购周期内提前完成约定采购量的,超过部分仍按中选价进行采购,直至采购周期届满。
3、带量采购如何影响药企?
《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发布后,随即在医药行业掀起热议,带量采购将对市场格局带来剧烈影响。
企业一旦中标,则可迅速吞下大量市场份额,中标所付出的代价是给出最低的价格。据新华社报道,上海市人社局医保处副处长龚波表示,由于承诺了采购数量,企业中标后不用再担心产品销售的问题,能够节省大量促销、流通等环节的费用。
而一旦落选,只能眼睁睁看着别家企业“占领”市场。因此维系价格和市场的平衡,成为带量采购中最为关键的博弈。
不少上市药企在近日接受投资者问询、调研中,也谈及了带量采购的影响。
12月6日,药明康德(603259)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医药研发赋能平台,主营业务不受国内药品集中采购降价影响。仿制药降价加速了传统医药企业向创新药转型。公司作为少数全面端到端新药研发服务平台之一,具有覆盖整个药物发明、开发及生产价值链的服务能力,通过公司的平台,能够迎合传统制药企业的需求。
主要生产中枢神经药物的恩华药业(002262)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称,“4+7”带量采购是国家医保政策针对目前国情所采取的有益调整实施措施,长期而言,有利于国民医疗健康事业的稳定发展,也有利于医疗产业的可持续成长。会促进医药公司优化产品结构,增加研发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
7日晚间多家上市药企发布“4+7”药品集中采购拟中标的公告。
华海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已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品厄贝沙坦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赖诺普利片、利培酮片、氯沙坦钾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6个品种拟中标本次集中采购。
京新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三款药品拟中标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
在港股上市的中国生物制药也发布公告称,公司两个产品中标,分别是公司附属公司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润众(恩替卡韦)分散片(中标价:每粒人民币0.62元)及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凯纷(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中标价:每盒人民币109.75元)。
市场分析指出,中标企业有望获得50%以上的市场份额,企业产品可以直接放量,减少了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对中标企业将是较大利好,非中标企业将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从政策面上看,国家对国产替代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外企的市场份额或将被压缩。
4、带量采购仿制药企路在何方??
“4+7”带量采购,仿制药企出路何在?据兴业医药报道,基本上是三个方向:
a、转型创新(不容易,但一定有成功者,关注那些已经在投入大量研发的仿制药企业。国外的例子是日本武田)
b、难仿药,通过药品器械复合体,或者制剂改良打造壁垒,国外的例子是美国Mylan的Epipen。
c、做长产品线+走向国际化,以前国内的仿制药日子很好过,大家守着一两个品种就可以发财,以后越来越难了,但增加品种数量,走向国际市场是一条出路,国外的例子是印度的sun。
长期来看,政策会倒逼企业做创新和推进一致性评价:此次仿制药降价幅度较大,加上带量采购逐步推广的预期,意味着仿制药定价体系的变化;仿制药的估值溢价和超额利润会被逐步去除。对于部分不愿降价的高价产品,可能会向院外市场发展,或者固守非带采的量,短期看可以保持当前价格,长期看价格也会收到带采品种的冲击。
5、药企如何保利润?
12月7日,国务院召开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启动部署会。试点办、联采办负责人就有关问题接受记者采访。
联采办负责人表示,根据权威部门调查资料,在药品销售价格中,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合理利润,仅占了较小的部分。因此,拟预中选药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后,挤掉的主要是销售费用等“水分”,药品生产企业“还是能赚钱的”。
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韦分散片预中选报价为0.62元/片,以最近三年该药品最小规格平均价来计算,价格降幅达到90%以上。
据公开信息,正大天晴董秘7日曾表示:“肯定不会做赔本生意。2019年应该还好,现在我们也还在测算中。未来价格联动速度,和获得患者的增量还在测算。”
但有业内人士表示担忧,仿制药恩替卡韦价格降了九成,如此降幅下怎能赚钱?该品种的合理成本在0.8-1元/片,与正大天晴所中标的0.62元/片,还存在着一定距离。
有专家认为,“中标药企价格下降得有点太厉害了,这样可能会造成不可持续的情况。到时候供应不上或是出现质量问题,可能比价格问题还严重。售价承压的药品,又要迫于政策压力保证供应,质量隐患可想而知。
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史立臣对第一财经表示,医保局未来依靠带量采购大幅度压价是有事实根据,上市公司很多营销成本达到了60%以上,这个比例就是医保局大幅度压价的依据。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如果降价超94%还有利润,那么以前账面披露的利润率就显著偏低。这是否涉及到既往利润隐藏?故意调低利润?少缴企业所得税?
6、机构怎么看?“带量采购”市场整体影响较小
据券商中国报道,银河证券发布研报指出,市场对于此次国家带量采购过于悲观,此次采购金额及量不足,影响较小,且多数规则在历史上曾出现过。31个品种的采购总额约60亿元人民币,占全国药品总规模的不到0.5%;采购总量占对应品种试点城市用量的30-50%,占全国的不到15%,对市场整体影响较小。
平安证券研报指出,由于本次带量采购仿制药降价幅度大超预期,短期内需规避仿制药投资主题,建议关注具备更深护城河且受带量采购影响较小的细分领域,包括创新药、高端医疗设备及耗材、口腔医疗等。创新药方面,建议关注创新储备丰富且仿制药存量销售较小的安科生物、海辰药业、科伦药业,以及CMO龙头凯莱英;高端医疗配置证放开方面,建议关注PET-CT显影剂F18药物龙头东诚药业和伽马刀龙头星普医科;口腔消费升级方面,建议关注连锁龙头通策医疗以及口腔再生材料龙头正海生物。
中国银河证券认为本次试点方案很可能是药品采购演化及行业控费降价大趋势中的非革命性事件,多数规则在历史上曾出现。一方面影响力度需待明确回款机制及带量执行情况,另一方面史上再严厉的招标降价也取决于产品竞争格局。此次议价虽严苛,但我们认为相关品种可能会有不少于4个流标。此外,受制于一致性评价进度,形成全国性影响尚需3-5年时间。
上游新闻综合自新华社、券商中国、中新经纬、第一财经、证券时报等
上一页: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