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小伤口,大学问:伤口敷料粘贴可以这样做
发布时间:
2024-07-16
医用胶布种类繁多,可起到固定、避免脱落等作用。
但胶布对人体皮肤而言是一种异物,长时间的接触、摩擦及刺激可引起皮肤各种不同的反应。如果选用或使用不当会引起病人皮肤损伤等问题。
同时,由于身体某些部位的特殊性,伤口敷料固定较为困难,虽可用绷带或弹性网套作外固定,但往往由于病人躁动不安或活动而导致伤口敷料容易脱落,增加病人的治疗费用和护理时数。
另外,病人担心伤口敷料脱落而不敢翻身或下床活动,影响伤口和疾病的康复;特别是应用新型敷料处理伤口时,新型敷料单价较高,如伤口敷料无脱落、渗漏和污染等情况可5~7天更换一次,这样可保持伤口恒定的温度和湿度,有效促进伤口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如频繁更换不但达不到有效的治疗效果,而且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
因此,如何选用合适的医用胶布和正确使用,避免皮肤损伤,以及如何粘贴特殊部位的伤口敷料,使伤口敷料粘贴稳妥、牢固持久,既便于患者活动又使其感到舒适,同时利于伤口愈合,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胶布粘贴常见问题与护理
1张力性机械性损伤张力性机械性损伤是胶布使用中最常见的问题。
1. 原因
通常是由于在粘贴胶布时牵拉过紧、先粘贴一端,然后粘贴另一端或粘贴部位出现肿胀、膨隆而导致。
2.临床表现
皮肤充血、红肿、皮肤撕脱或水疱,典型病例为胶布两端出现张力性水疱。
3.护理措施
(1)评估病人皮肤和全身情况,选用合适的医用胶布;
(2)尽量避免粘贴胶布于肿胀部位,如局部出现肿胀应重新粘贴;
(3)正确粘贴胶布,避免物理性的摩擦或牵拉。粘贴时不可粘贴一侧,再加拉力粘贴另一侧,引起皮肤张力或牵拉力而导致皮肤损伤;应将胶布平放于粘贴处,使之与皮肤贴妥,然后由胶布中央往两边用手指抹压胶布,保证胶布与皮肤粘贴处无张力。
1.原因
皮肤因胶布选择不恰当(黏性太强)或不正确的揭除而受到损伤。
2.临床表现
皮肤红肿、破损、刺痛。
3.预防措施
(1)了解病人皮肤和全身性情况,选用合适的医用胶布。
(2)揭除胶布时,一手轻按皮肤,一手缓慢以180°水平方向向伤口撕除,避免物理性损伤。
(3)当胶布粘有毛发时,顺毛发生长方向撕除。
(4)先撕开敷料两侧的胶布,再整个移除,避免由一侧用力移走胶布造成物理性的皮肤伤害。
(5)当胶布粘着皮肤揭不掉时不要强行揭下,如果患者的情况允许,可用消毒液或生理盐水或清水先浸湿粘胶,使得变得容易脱落后再移除;或用专用溶解粘胶的液体擦拭粘胶(如剥离剂)。
(6)如胶布与皮肤粘贴过紧,可用酒精或乳液涂抹在胶布背衬上降低其黏性。
1.原因
主要是由于在同一部位反复使用胶布,表皮细胞被胶布胶所损。
2.临床表现
损伤程度与患者的皮肤条件有关,可表现为皮肤充血、肿胀、破损及疼痛等。
3.预防措施
表皮剥脱者使用透气性佳、黏性适中的低敏性胶布;或局部皮肤涂抹或喷洒皮肤保护膜后再行粘贴;并注意更换胶布贴部位及正确揭除胶布。
1.原因
皮肤表面与胶布间有刺激性化学物质残留。可为胶布胶的化学物直接作用于皮肤,也可是皮肤上存留有化学刺激物(如酒精或其他消毒剂等),加上覆盖不透气的胶布,导致皮肤产生化学物刺激的反应。
2.临床表现
胶布贴部位出现红、肿、丘疹,严重时可产生脓疱。
3.预防措施
粘贴胶布前用生理盐水或清水清洗伤口周围皮肤并抹干净,避免使用消毒液;胶布粘贴于干燥、清洁、无化学剂或油脂的皮肤上(化学物质或油脂会影响胶布黏性),并选用透气性好的胶布。
1.原因
由于胶布所贴部位的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或胶布气性差所引起,浸渍可削弱皮肤强度,使之更容易受刺激及损伤。
2.临床表现
皮肤发白变软,并出现肿胀和皱褶。
3.预防措施
为了避免引起皮肤浸渍,重要的是选择不妨碍皮肤排汗和呼吸的透气性良好、黏性适中的低敏性胶布。另外,要选择符合使用目的和部位的有一定固定力和黏着力的胶布。也可局部皮肤涂抹或喷洒皮肤保护膜再粘贴胶布;及时更换沾湿的伤口敷料,避免皮肤受伤口渗液刺激;注意更换胶布贴部位并正确揭除胶布。
1.原因
对胶布本身的粘胶或材料过敏。
2.临床表现
红、肿、丘疹及发痒,涉及部位不限于胶布边缘或下面,可涉及胶布周的广泛部位。胶布贴时间越长,反应越严重。
3.预防措施
去除现用的胶布,使用透气性好、低致敏性胶布;使用无粘胶绷带,如3M自粘绷带;对病人进行斑贴试验,了解病人的过敏史,避免接触致敏源;经常观察胶布边缘的皮肤,注意有无发痒或发红的现象。
1.原因
是胶布粘胶与背衬结合不牢固导致粘胶残留。氧化锌胶布较常见。
2.临床表现
胶布揭除时粘胶残留在皮肤或固定物上。
3.预防措施
胶布上的粘胶残留在皮肤表面时,可以用胶布反复粘贴残胶处,以此去除残胶;也可用沾酒精、汽油或松节油的纱布或棉签轻轻擦拭,以去除残胶。但使用后需用肥皂和清水将溶剂清洗干净。
1.撕除需要的长度后进行粘贴,避免将胶布粘贴固定后再从胶布卷上撕除。
2.避免将胶布贴于关节部位和皮肤病变部位,粘贴胶布应与身体的纵轴垂直,或与身体动作相反的右向,如粘贴时需横过关节面,避免直贴,因为直贴时胶布随着关节的活动而松动。如果伤口在不易固定的部位,可考虑应用管状网式固定网或使用自粘性绷带固定。
3.避免重叠粘贴胶布。
4.敷料两侧胶布长度应是敷料宽度的一半,固定才稳妥。
5.胶布端需反折便于撕除。
6.对经常需要更换敷料的伤口且皮肤条件较差者,可清洗干净伤口左右两侧的皮肤并抹干后,粘贴皮肤保护皮或水胶体敷料。
伤口覆盖敷料后先把胶布定于敷料上,之后将胶布贴于伤口两侧的皮肤保护皮或水胶体敷料上,避免胶布直接粘贴于皮肤。
每次更换敷料时,皮肤保护皮或水胶体敷料不需更换,除非变湿、脏、松脱或有皮肤问题才移除。
封闭型或半封闭型湿性敷料能维持伤口恒定的温度和湿度,利于伤口的愈合,如敷料没有脱落、渗漏,一般可维持5—7天。虽然封闭型或半封闭型湿性敷料一般都有自粘功能,但病人使用过程中敷料边缘的粘胶会粘着衣服而容易揭起,特别患者不合作或烦躁不安时,及易摩擦的部位容易松脱而影响使用时间。
另外,在骶尾部等部位容易被大小便污染而缩短使用时间,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为使自粘敷料使用时间延长,保证敷料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对自粘型敷料需作必要的外固定。
【方法】
清洗及抹干伤口及周围皮肤,从伤口中心粘贴水胶体或泡沫敷料,然后用手将敷料向四周抚平,尽量避免留下空隙或产生皱褶,敷料大小应超出伤口外缘至少2~3cm。
容易摩擦的部位,为避免病人移动时敷料的移位,应在敷料的四周边缘用透气宽胶布或透明薄漠作封边固定。
粘贴在大小便容易污染的部位,可以透明薄膜覆盖以免污染,在外层敷料上标上日期,能清楚地了解敷料的使用时间。
更换敷料时,可先一手按住皮肤,由敷料的一角开始慢慢撕除,避免损伤皮肤。
内容综合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俱乐部
整理:薛文奇
编辑:Suzy
审核:丁丁
上一页:
下一页:
更多新闻